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国际正文

「樺加沙」襲港全程直擊:香港新聞即時追蹤風暴下的城市應對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25-09-24 18:55 阅读:

2025 年 9 月 24 日,超強颱風「樺加沙」正面吹襲香港,從凌晨十號颶風信號生效到下午風勢漸緩,香港新聞即時頻道持續滾動更新災情動態,香港新聞網等平台以文字、圖片與視頻多維呈現,讓市民第一時間掌握風暴進程與應對措施,成為全城抗風的重要資訊樞紐。

風暴突襲:十號風球下的全城戒備

香港新聞即時訊息顯示,香港天文台於 9 月 24 日凌晨 2 時 40 分緊急改發十號颶風信號,這是本港面對「樺加沙」襲擊的最高防禦等級。與此同時,黃色暴雨警告信號、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及山泥傾瀉警告同步生效,天文台特別提醒市民:「烈風至暴風程度的東南風將持續影響本港,西貢區每小時雨量或已超過 100 毫米,新界北及大埔區亦超 70 毫米,嚴重水浸風險極高。」

風暴威力迅速顯現。香港新聞網即時推送的現場畫面顯示,將軍澳海濱長廊巨浪頻頻湧岸,單車徑隧道被淹,附近店舖遭海水侵入,有餐廳玻璃門被沖破,桌椅在水流中漂浮,網友直呼「破壞力如同『山竹』翻版」。此外,馬鞍山多處道路因樹木倒塌受阻,現場一片狼藉;九龍仔喇沙小學一段 10 米長圍牆不堪強風吹襲倒塌,幸無人員傷亡;杏花邨出現五層樓高大浪拍窗的震撼場景,沙田城門河水位暴漲淹沒行人路。截至下午 1 時,渠務署已確認 15 宗水浸個案,覆蓋港島、九龍及新界多區。

公共服務隨即啟動應急響應。教育局即時宣布所有學校停課,「幻彩詠香江」表演取消;醫管局通報顯示,已有 4 名市民在風暴中受傷並前往急症室就診;民政事務总署開放的 49 個臨時庇護中心,已安置逾 600 名居民避险。

全城抗風:多部門聯動展開救援與復常準備

面對惡劣天氣,香港各政府部門通宵值守,救援行動在香港新聞即時報道中不斷更新。保安局透露,警隊、消防、民安隊及醫療輔助隊全員出動,在全港各區開展救援被困市民、清理塌樹、疏通積水等工作,並護送有需要人士前往庇護中心。渠務署調配強力排水機械人參與排澇,重點處理杏花邨、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等重點水浸區域。

交通方面,香港新聞網即時資訊顯示,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(ETCC)提升運作級別,24 小時監控全港道路狀況。在十號風球期間,大部分巴士服務暫停,隨著風勢減弱,九巴於下午 4 時 20 分恢復 B1 及 B9 線頭班車,龍運路線 S1、S64 等維持有限度服務。署方表示,正與營辦商加緊檢視沿線設施,確保安全後逐步恢復鐵路及巴士正常服務,應對市民出行需求。

天文台在下午的最新通報中指出,「樺加沙」正逐漸遠離香港,預計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將於今晚 8 時前維持,其後將視風力減弱情況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。這一消息通過香港新聞即時平台快速傳播,為市民規劃後續活動提供了關鍵參考。

資訊傳遞:香港新聞網成為抗風資訊核心

在整場風暴應對中,香港新聞網與各香港新聞即時頻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不僅第一時間轉發天文台警告、政府部門通知等權威資訊,更通過現場記者採訪與網友爆料,實時更新塌樹、水浸、交通中斷等突發情況,配合數十段現場視頻,讓市民足不出戶便能掌握全城風暴動態。

從十號風球生效的緊急警報,到各部門救援進展,再到交通服務恢復時段,香港新聞即時報道以「速度快、資訊全、視角廣」為特點,成為市民獲取抗風資訊的首要渠道。與此同時,平台還同步推送防風避险常識、庇護中心地址等實用內容,形成「資訊發布 + 服務指引」的立體傳播體系。

截至傍晚,「樺加沙」影響雖在減弱,但香港新聞網等平台的追蹤仍在持續。这场風暴中的資訊傳遞實踐,再次證明香港新聞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核心價值 —— 以即時、權威的資訊服務,助力城市渡過考驗。


标签